10月21日上午,中国人大网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做出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状况的报告》(以下简称《审判报告》)。本文将汇总《审判报告》中的要点。
周强在《审判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自部署推动一系列重大改革,为新时代全面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加强对知识产权司法的监督,有力促进了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发展。
知识产权审判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创新创造、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文化繁荣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与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同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发生深刻变革、实现长足进步。专业化审判体系基本建成,专业化审判能力显著提高,智慧化审判模式广泛运用,涉外审判影响力日益增长。我国已经成为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也是审理周期最短的国家之一,并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
接下来,周强从十八大以来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情况及成效、当前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下一步的措施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报告。
01 十八大以来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情况及成效
一是加强对创新的保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主要包括:依法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专利、依法保护科技创新主体合法权益、加强农业科技成果保护。
二是加强对公平竞争的保护,维护市场法治环境。主要包括:加强反垄断审判工作、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强化商业秘密司法保护、规范商标注册使用行为。
三是加强对新兴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引导新领域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主要包括:探索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加强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主要包括:依法保护红色经典传承、加强著作权保护、加强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保护、加强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保护。
五是健全知识产权诉讼规则,破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难题。主要包括:努力破解“举证难”问题、努力破解“周期长”问题、努力破解“赔偿低、成本高”问题、努力破解裁判标准不统一问题。
六是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司法改革,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主要包括:健全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体系、深入推进“三合一”改革、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加大知识产权案件执行力度、推进知识产权审判执行信息化智能化。
七是参与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主要包括:加强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衔接协作、推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宣传教育。
八是加强知识产权平等保护与国际司法合作,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影响力。主要包括: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合法权益、切实履行国际条约义务、深化与国际组织交流合作。
总体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实践证明,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主要体现为,党的领导是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依法平等保护的基本准则,坚持防止权利滥用的重要原则。
02 当前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结合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调研报告反馈的问题清单,根据调研分析,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是司法理念与新时代新阶段要求还有差距;二是审判质效有待提升;三是司法改革需要深化;四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五是知识产权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存在薄弱环节;六是审判队伍建设存在不适应问题等。
03 下一步的措施和建议
周强表示,针对当前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人民法院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着力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司法改革;二是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能力;三是着力推动健全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四是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着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着力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
同时,周强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诉讼特别程序法,适时编纂知识产权法典;二是制定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完善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法律制度;三是加大对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的保障力度;四是加强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监督,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
(来源:中国人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