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纲要》分别从战略背景、总体要求、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组织保障九个方面描绘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宏伟蓝图。
一、战略背景部分:对我国2021年以前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了总结,肯定了我国在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国际影响力、知识产权意识各方面都取得了大幅度提高。
涌现出一批以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优良植物新品种、优质地理标志、高水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高价值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市场主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15年时间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化的建设目标。
二、总体要求部分:分别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发展目标三个方面对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出了要求。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法治保障,严格保护;改革驱动,质量引领;聚焦重点,统筹协调;科学治理,合作共赢的工作原则。提出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明确了知识产权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和具体数据的预期性指标;到203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的发展目标。
三、《纲要》的第三至第八部分:提出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人文社会环境、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六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和目标。是全面把握和推进落实《纲要》的关键核心环节。
一是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构建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外协调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构建职责统一、科学规范、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宏观管理、区域协调和涉外事宜统筹等方面事权。构建公正合理、评估科学的政策体系,响应及时、保护合理的新兴领域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规则体系。
二是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完备的司法保护体制,便捷高效、严格公正、公开透明的行政保护体系,统一领导、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格局。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健全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
三是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创造机制。健全运行高效顺畅、价值充分实现的运用机制,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建立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实施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工程。
四是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覆盖全面、服务规范、智能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智能化建设工程。加强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建立数据标准、资源整合、利用高效的信息服务模式。
五是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塑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构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矩阵。营造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有活力的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培养。
六是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扩大知识产权领域对外开放。构建多边和双边协调联动的国际合作网络,积极维护和发展知识产权多边合作体系,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务实合作,打造高层次合作平台。
四、组织保障部分:要求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条件保障、加强考核评估三个方面以保障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的领导,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保障,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班子考核。切实保障六大任务的推进实施。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知识产权事业未来十五年发展作出的重大顶层设计,对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更全面的任务和目标、更有效的保障措施,是新时代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宏伟蓝图,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02.《纲要》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