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四期“法科生实习夏令营”主办方,中礼和律师事务所主任邓君为本次活动开场致辞,中南大武汉校友会法律分会会长李少波对各位同学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表示热烈祝贺。

(邓君主任)

(李少波会长)
随后,中礼和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周家奇律师对本所——即中礼和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项目实习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实习生工作任务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阶段,涵盖项目调研、法评文章写作及律所实务工作三个板块,线上实习阶段就21家武汉老字号进行调研,同时对33个商标案例进行汇编;线下实习主要围绕法评文章写作和律所实务工作展开,同学们共计完成了30篇法评文章,参与了数件知识产权案件。
借由实习生工作的话题,周律师就《知识产权律师需要具备的素养》进行了分享。他将咖啡啤酒作为切入点,向大家传递中礼和律师事务所“爱工作,爱生活”的文化。
围绕“贸易”“现代”和“实践”三个关键词,周律师提纲挈领地介绍了知识产权的特点。他认为,知识产权在百年近现代贸易中应运而生,是一项强调实践的法律,更是一门需要通过大量实践不断完善的学科。那么,知识产权律师需要具备哪些素养?周律师用三个词概括:“兴趣+信心+持续实践”。他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在实践当中理解知产、爱上知产、适用知产。
中礼和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项目陈文倩、王宇帆两位实习生,也就“知产律师体验卡”一题,分享自己实习中的收获。
陈文倩提到,在商标案例汇编过程中,自己的法律检索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不仅学会了有的放矢地检索商标法律信息,还懂得对商标进行追根溯源。而在法评文章撰写和法律实务的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法律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同时学习了如何就对方提出的异议理由进行答辩。

(陈文倩)
聊到在中礼和律师事务所实习的感受,陈文倩感触颇深:“非常感谢中礼和律师事务所,在这里实习不仅让我学习到很多学校里接触不到的东西,还提升了自己的实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王宇帆分享道,商标汇编工作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了学习法律不能机械式记法条、僵硬地输入教材内容,而是应该学会融会贯通,主动研读案例、了解并思考现实社会中的法律问题。

(王宇帆)
中礼和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中心负责人温珊姗律师以“知识产权法律实务概览”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深入浅出,令同学们受益匪浅。结合逃生滑梯、减肥碗、宜家挂板等充满趣味的案例,她阐述了专利的多样价值,并提到专利具有以公开换垄断、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特点。最后温律师还介绍了申请专利的多种误区,以自拍杆为例分享专利侵权诉讼的实务经验。

(温珊姗律师)
智善传媒负责人鲍娴静围绕“法科生的另一种可能”,以当前法科生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为出发点,提出法律科技、法律媒体等新型就业方向,打破大家对法科生就业的传统观念。

(智善传媒负责人鲍娴静)
“智善·智才”项目实习生王馨瑶也就自己为期一个半月的线下实习进行简单分享。

(王馨瑶)
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本科毕业后考研还是就业?
互动环节,实习生们进一步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困惑。亦师亦友的前辈们一一解答了大家关于实务、生活、就业等一系列的问题,并鼓励同学们培养一技之长,提升自己如类案检索、法律文书写作,以及与当事人和法检沟通的硬实力。此外还要清晰自我定位,积极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不断在学习生活中提升自我法律素养。

临近尾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梁永成、上海星瀚(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涛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主题式实习项目总负责人郭倍倍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发言。

(梁永成)
梁永成博士感谢律师和老师们的分享,他从关键词“联动”讲起,表达法律分会校友和社会各界同仁对实习生培养项目的支持,解读了“热爱法律,热爱工作”的实现途径,并他期待以后更多丰富的互动,通过链接来双向促进,发展具有武汉特色的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郭倍倍)
郭倍倍老师鼓励大家对于兴趣不要蜻蜓点水,而是静水流深地深入发展自己。他从“更多输出”、“更多观察”、“更多链接”三个角度分享了他在主题式实习项目中的感受。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和律师团队的联系,为大家提供保持链接、产生化学反应的途径。

大家合影留念后移步至中礼和律师事务所和进行参观,了解并品尝了中礼和律师事务所的特色咖啡和精酿啤酒。

至此,“法科生实习夏令营”第四期活动正式落幕,中礼和知识产权实习项目的实习生也结束了她们的线下实习。
结束亦是开始,中礼和也将继续分享我们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沉淀,为在校学生搭建起前沿、实务的知识产权学习平台。
让我们期待下次更好的遇见!